清晨的深圳湾畔,海风裹着咸湿水汽掠过红树林的枝叶,远处的货轮拖着淡蓝航迹驶向天际——对于许多深圳家庭来说,这片辽阔海域不仅是城市的地理坐标,更是亲人“最后的归处”。当生命走到终点,越来越多人选择让骨灰融入深海,以最贴近自然的方式,延续与世界的联结。2025年,深圳市海葬服务进一步优化,这份指南想帮你把“送别”的每一步,都走得更安心。
#申请前:把“准备”变成“从容”
着手申请前,不妨先理一理需要的材料——它们不是冰冷的文件,是对逝者身份的确认,更是对“归处”的郑重。首先是身份与关系证明:申请人需带本人身份证(原件+复印件),以及能证明与逝者亲属关系的材料(户口本、结婚证、出生证,或单位/社区开具的亲属关系函都可以);其次是逝者的死亡与火化证明(医学死亡证明或火化证的原件及复印件);最后是骨灰寄存凭证(若骨灰存放在殡仪馆,需出具寄存单)。这些材料不复杂,但请尽量提前整理——毕竟,每一份文件都藏着“我懂你”的心意。

#申请中:流程是“便捷”,更是“温度”
2025年深圳海葬申请有两种路径,选你觉得舒服的方式就好:
线上可登录“深圳民政”官网或“i深圳”APP,找到“殡葬服务-海葬申请”入口,按提示填写逝者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申请人信息,上传材料照片后提交;线下可直接去深圳市殡葬管理所(罗湖区太白路1048号)或各区民政部门窗口,工作人员会指导你填写纸质申请表。提交后3个工作日内会收到审核结果,通过后会有专人电话确认后续安排——不用怕流程复杂,每一步都有温度兜底。
#海葬日:那些要提前知道的“小细节”
审核通过后,你会收到一份《海葬通知书》,上面写着集合时间、地点和注意事项:
- 时间与地点:深圳海葬通常安排在每月最后一个周六(遇恶劣天气会提前3天短信通知改期),集合点多为盐田港后方的沙头角码头;
- 物品准备:政府提供可降解骨灰盒(无需自行购买),若想带逝者生前物品陪葬,请选棉质、木质等易降解材质(比如生前戴的棉线手链、读旧的纸质书籍);
- 着装与礼仪:建议穿素色衣物(黑、灰、深蓝都好),避免过于鲜艳或暴露;登船后会有简短追思仪式,司仪会引导默哀、读祭文,若想分享逝者故事也可以举手——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温暖,值得被海风听见。
#钱”:城市替你接住“告别成本”
很多家属最关心的费用问题,答案很安心:2025年深圳海葬全免费——包括骨灰运输、船舶使用、可降解骨灰盒及现场服务;不仅如此,每位逝者家属还能申请1000元丧葬补贴(审核通过后直接打至银行卡)。不用为钱发愁,把精力留给“好好告别”。
#那些想说的“心里话”
登船驶向深海时,你会看见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海面,像撒了满船碎金。工作人员会协助你把骨灰缓缓撒入海中,伴着白菊花瓣飘落的,是亲人最后的温度。此时的海没有边界,就像思念没有终点——他会变成深圳湾的风,变成大鹏湾的浪,变成每次你去海边时,掠过发梢的那阵温柔。
海葬从不是“消失”,是把“在一起”变成更辽阔的模样。如果你也想让亲人归向这片熟悉的海,不妨试着迈出第一步:拨通深圳市殡葬管理所的电话(0755-25114444),或登录“深圳民政”官网填写申请表——最珍贵的告别,从来不是眼泪,是“我懂你想要的归处”。
风又起时,看浪花拍打着岸边礁石,你会忽然明白:深圳的海,从来都不是终点,是“我陪你”的另一种开始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