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深圳湾栈道上,风裹着咸湿的气息掠过木棉花枝,有老人蹲在岸边摸海水——对很多深圳人来说,海不是景点,是刻进生活的印记:小时候跟着爸妈去大梅沙踩浪,恋爱时和TA在蛇口港看日落,退休后每天去深圳湾喂海鸟。当生命走到终点,很多人选择让亲人归向这片海——不是结束,是“回家”。2025年,如果你也想为逝去的亲人选择这样的归途,其实流程比想象中更暖,也更简单。

先把最关键的“门槛”说清楚:2025年深圳海葬不挑户籍,只要逝者是深圳户籍,或者虽非深户但在深圳行政区域内去世(需提供医院/公安出具的死亡证明),家属都能申请。毕竟,深圳的海是包容的,它接纳每一个与这座城市产生过联结的生命。

接下来是“要带什么”——其实都是日常证件:逝者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、死亡证明(一定要原件或加盖公章的复印件)、家属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,还有能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(比如户口本上的亲子页、结婚证,或者社区开的关系证明)。最后填一份《深圳市海葬申请书》,不用写华丽的话,实话实说“我们想让TA回到海里”就行。

申请渠道很灵活,线上线下都能办。习惯用手机的,直接搜“深圳民政”公众号,点底部“便民服务”,找到“海葬申请”入口,按照提示填信息、传材料——照片要拍清晰,比如死亡证明的编号要能看清,提交后3-5个工作日会收到审核结果。如果觉得线上麻烦,直接去深圳市殡仪馆(罗湖区)或宝安殡仪馆的服务窗口,工作人员会拿一张“材料清单”给你,对着勾就行,不会让你跑第二趟。

2025深圳市海葬申请-1

很多人问“海葬要花多少钱”?重点划出来:2025年深圳海葬全免费!从申请到撒海的所有环节——包括骨灰运输(如果是火化后的骨灰)、集体告别仪式、海葬船票、可降解骨灰袋,甚至最后给的《海葬证书》,都不用家属掏一分钱。这是深圳民政给生命的“福利”,也是给家属最实在的安慰。

再说说“仪式感”——别以为海葬很简单。深圳的海葬有一套温柔的流程:比如每月固定的撒海日,家属会先在殡仪馆集合,参加简短的集体告别仪式——有鲜花、有哀乐,有工作人员轻声说“请家属跟逝者说句话”;然后乘专用的海葬船出海,路线一般是从蛇口港出发,往珠江口方向走40分钟左右,到指定的撒海区域;工作人员会先讲解礼仪:“把骨灰袋打开,慢慢撒,别着急,海风会带着它飘得远一点。”很多家属会带花瓣——玫瑰、百合都行,混着骨灰撒下去,那一刻,粉色的花瓣浮在蓝海上,像给亲人铺了条花路。

2025深圳市海葬申请-2

几个“过来人”的小贴士要记好:第一,尽量提前1-2个月申请,因为海葬有固定场次(一般每月1-2次),早预约能选到天气好的日子;第二,骨灰盒一定要用可降解的——陶瓷、金属的不行,殡仪馆会免费给你一个专用的骨灰袋,或者自己买纸制的;第三,当天别穿太鲜艳的衣服,素色就行,带好身份证和审核确认函,老人行动不便的话,提前跟殡仪馆说,会安排轮椅;第四,如果想带点“私人物品”,比如逝者的眼镜布、一缕头发,只要是可降解的,都能一起撒下去——工作人员不会拦你,他们说“这是家属的心意”。

去年秋天,住在南山的陈叔给老伴申请了海葬。老伴是潮汕人,生前在海岸城开了20年糖水铺,最喜欢坐在店门口看海。申请时陈叔不会用手机,直接去了深圳市殡仪馆,工作人员帮他填了表,还帮他拍了材料照片上传。撒海那天,陈叔带了老伴熬的绿豆沙——不能撒液体,他把绿豆沙倒在骨灰袋里,说“带着你的糖水味,去海里甜一甜”。船到撒海点时,风有点大,陈叔手抖着打开骨灰袋,绿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