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人的海,是刻在骨子里的。小时候在小梅沙堆的沙堡被浪冲垮,哭着要爸妈赔;高中晚自习放学,和暗恋的人沿着滨海大道走,风里飘着烤鱿鱼的香味;工作后加班到凌晨,站在写字楼的落地窗前,看蛇口港的灯塔在海里闪,像极了家里的台灯。所以当亲人要离开的时候,很多深圳人会想:让他回到海里吧,回到我们共同的记忆里。而“一对一海葬”,就是这份记忆里最私人的注脚——不是跟一群陌生人挤在一条船上,不是跟着流程赶时间,是给那个人,最后一次专属的、慢下来的陪伴。
说到“一对一海葬多少钱”,其实没有标准答案,但你可以先搞懂费用里藏着的“小心思”。深圳的殡仪馆或正规殡葬服务公司,费用一般由这几部分组成:首先是“专属空间费”——也就是单独的船只使用费,这是大头,大概1500-3000元。比如深圳市殡仪馆的专属船能坐6-8人(刚好装下核心家庭成员),费用是2000元;如果是更大的船(比如能坐10人以上),会贵500-1000元。然后是“环保处理费”:骨灰不能直接撒进海里,得用可降解的容器,比如竹编盒、椰壳盒、淀粉基塑料盒,这些盒子不会污染海水,费用大概300-1000元(定制款会贵点,比如用亲人最爱的材质)。接下来是“仪式服务费”:工作人员会帮你做简单的追思环节——比如布置花瓣、准备祭文架、引导家人读信,费用大概500-1000元;如果要加额外服务,比如摄影师拍全程视频(留作纪念)、小提琴手演奏亲人最爱的曲子、或者定制追思卡(印上亲人的照片和话),每项大概500-1500元。最后是“手续工本费”:比如海葬的资质报备、骨灰运输(从殡仪馆到码头),这些杂项加起来大概200-500元。
把这些加起来,基础套餐大概3000-6000元。举个真实例子:我朋友上个月给妈妈办的一对一海葬,选的是深圳市殡仪馆的“极简温暖套餐”——2000元的船只(坐了爸妈的老同事共6人)、500元的竹编降解盒(妈妈生前爱编竹篮)、800元的仪式服务(工作人员帮着布置了妈妈最爱的茉莉花),加上300元的手续费,总共3600元。她没加摄影师,而是用自己的手机拍了视频——镜头里,茉莉花落在水面上,妈妈的骨灰盒慢慢沉下去,老同事们一起唱了妈妈生前最爱的《茉莉花》,风把歌声吹得飘起来,像妈妈的笑声。

其实很多人问“多少钱”,本质是在问“这份心意值不值”。我见过最“贵”的一对一海葬,是一个儿子给渔夫爸爸办的:他花了8000元,定制了一艘小渔船(爸爸以前的渔船同款),用爸爸最爱的椰壳做降解盒,还请了爸爸的老伙计当“领航员”——仪式那天,老伙计把船开到爸爸以前打渔的海域,儿子把骨灰盒放进海里,说:“爸,我把你的船开回来了,这次换我带你去看鱼群。”风里全是椰香和海腥味,像爸爸的怀抱;而我也见过最“简单”的一对一海葬:一对老夫妻,没有请任何额外服务,就带着老伴的骨灰,坐殡仪馆的基础船,在蛇口港外的海域,两个人手拉手,把骨灰撒进海里,说:“老太婆,我们以前说要一起去看海,现在我陪你去了。”没有花瓣,没有音乐,只有海浪声,和老头子口袋里掉出来的旧照片——那是他们结婚时在海边拍的,黑白的,却笑得比阳光还亮。
如果你也在考虑一对一海葬,有几个小贴士能帮你省点力:第一,“提前问补贴”——深圳有殡葬惠民政策,不管是集体还是一对一海葬,都能领1000-2000元的补贴(具体金额看区里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