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的海总带着点湿润的温度,尤其是罗湖往东的海域,浪卷着咸风掠过码头,像在轻声说“慢慢来”。越来越多罗湖家庭选择以海为归处——不是终点,是把亲人还给自然的另一种陪伴。但海葬到底要怎么走?不是冰冷的步骤清单,是一步步帮你把“舍不得”变成“好好告别”的过程。

最先要做的,是找罗湖民政的社会事务科或者指定殡葬服务点咨询。不用怕麻烦,工作人员会搬个椅子让你坐下来,慢慢讲清楚需要的材料:逝者的身份证原件、医学死亡证明(或火化证明),还有家属的联系方式。要是不想跑现场,打罗湖民政的公开电话也行,或者关注“罗湖民政”公众号,里面有海葬服务的详细指引——甚至能线上预填资料,省得再跑一趟。

材料交上去后,等个两三天,工作人员会打电话确认信息没问题,然后帮你预约最近的海葬班次。罗湖的海葬一般每月固定1-2次,要看天气和潮汐——毕竟要选风稳浪平的日子,让告别更体面。预约成功后,记得把手机音量开大点,提前一天会有短信提醒:“明天上午8点,在盐田港某码头集合,请带好骨灰盒和身份证。”

深圳罗湖海葬流程详解-1

海葬当天的流程,是从一场“有温度的告别”开始的。集合后,大巴会先送家属去附近的告别厅。不是那种排排坐的严肃场合,工作人员会在桌上摆好白色百合,墙上挂着“一路平安”的横幅,家属可以把逝者的照片放在台前,念一段没说完的话——有人会说“上次你说想吃的虾饺,我带了,你尝尝”,有人会哭着说“我会好好照顾妈妈”,工作人员就站在旁边,不催也不打扰,只在需要的时候递上纸巾。

告别仪式结束,大巴载着家属去码头。登船前要核对身份证,骨灰盒得用可降解的(罗湖民政会免费提供,或者家属自己买也可以,只要符合环保要求)。船上的位置是提前安排好的,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会被分到靠窗的软座位,旁边还放着矿泉水和晕船药——细节里藏着贴心。

航行大概40分钟,船会开进深圳东部的指定海域。这里的海水蓝得透亮,浪拍着船舷像在回应什么。工作人员会拿着话筒说:“接下来请家属按顺序到船尾,我们一起送亲人最后一程。”有人会帮忙把骨灰从盒里倒出来,混着新鲜的菊花瓣——花瓣是刚摘的,还带着晨露的香气。家属可以自己撒,也可以让工作人员扶着胳膊帮着撒:风软的时候,骨灰跟着花瓣一起飘进海里,慢慢沉下去,连涟漪都带着温柔;风大的时候,工作人员会提醒“侧一点身”,避免骨灰飘回身上,那样会让家属更难过。

撒完骨灰,船开始返航。下船时,每个家属都会收到一张米白色的纪念证书,上面印着“骨灰撒海纪念”,还有逝者的名字、撒海日期和海域编号——要是以后想再来看看,凭着编号就能问出具体位置。工作人员还会说:“要是心里难受,记得打我们的心理辅导电话,免费的,有人听你说。”

其实罗湖的海葬流程里,藏着很多“懂”:懂家属不想太快结束的心情,所以告别仪式留够了时间;懂老人怕麻烦的心思,所以提前安排好座位;懂孩子对“告别”的迷茫,所以会轻声说“你的爸爸妈妈变成了海里的星星,会看着你长大”。

还有些要注意的小事:海葬前一定要确认天气,遇到台风会提前三天通知改期;上船别带贵重物品,浪大的时候容易掉海里;要是有晕船的家属,提前半小时吃晕船药,不然吐起来会打乱节奏。

说到底,海葬不是“失去”,是把亲人放进了更辽阔的怀里——深圳的海每天都在,潮起时是他在说“我在”,潮落时是他在说“别担心”。而罗湖的海葬流程,就是用最温柔的方式,帮你把“再见”说得更认真一点,把“舍不得”变成“我知道你会好好的”。

最后想告诉大家:要是你正在考虑海葬,不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