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深圳湾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,岸边的红树林在浪声里轻轻摇晃——这是许多深圳人选择让亲人“归于星辰与海”的地方。当死亡的议题从遥远的概念变成具体的“要办一张海葬证”,那些藏在手续里的细节,其实藏着对生命最后的温柔。
先理清楚要带的材料,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慌的一步。首先是死亡证明,得是公安部门出具的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(推断)书》或者医院开的死亡通知书,原件要带,复印件得盖鲜章才有效;然后是户口本,要能证明办理人与逝者的亲属关系——如果户口本不在同一本,可能要补个亲属关系证明,比如结婚证或出生证;还有办理人的身份证,原件复印件都要;如果骨灰已经存放在殡仪馆,记得带骨灰存放证明;要是逝者是港澳台同胞或外籍人士,得额外准备相应的身份证明材料,比如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、护照等。这些材料提前理整齐,不用急着翻找,工作人员会慢慢帮你核对。
接下来是办理方式,深圳现在有线上线下两种路径,选适合自己的就好。线下可以去深圳市殡仪服务中心(罗湖区龙岗路15号),或者各区的民政部门——比如南山区民政局在南头街10号,福田区民政局在福民路123号。周一到周五9点到12点、14点到17点是工作时间,别跑空。到窗口后,先拿一张《海葬证申请表》,按照上面的项目填清楚逝者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死亡日期,还有办理人的信息,填完交给工作人员审核材料。如果没问题,大概30分钟就能拿到海葬证;要是材料缺了,工作人员会把需要补的内容写在一张便签上,不会让你瞎猜。

怕出门麻烦的话,线上办理更省心。打开“粤省事”小程序,搜“海葬证办理”,进入页面后按照提示填逝者信息、上传材料照片——注意照片要拍清晰,尤其是证件的公章和有效期部分。提交后一般1-3个工作日会有审核结果,通过后可以直接在线领取电子海葬证,也能到线下窗口打纸质版。要是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,打粤省事的客服电话12345转民政服务,会有人一步步教你。
办理的时候还有些小细节要留意。比如尽量选上午去线下办理,人少一点,工作人员能多帮你解答问题;如果情绪有点崩,服务中心有专门的“温馨小屋”,可以进去坐会儿,喝杯温水再继续;海葬证办好后,记得问清楚骨灰撒海的时间——深圳一般每月有2-3次集体撒海活动,集合地点通常在深圳湾游艇会或盐田港,要提前3天预约,工作人员会把时间、地点和注意事项发你手机上。

其实办海葬证的过程,更像一场“慢慢告别”的仪式。窗口的工作人员不会催你,会把申请表上的字念得慢一点,会帮你把复印件理整齐,会说“要是想再想想,明天来也没关系”。有次我陪朋友去办,她拿着逝者的身份证掉眼泪,工作人员递了包纸巾,轻声说“我妈妈去年也选了海葬,现在我每次去深圳湾跑步,都觉得风里有她的味道”——那些没说出口的安慰,都藏在手续的温度里。
最后想说,海葬证不是一张冰冷的纸,是“让亲人去看更辽阔的世界”的通行证。它连接着深圳的海、深圳的风,连接着我们对亲人的想念——当撒骨灰的船驶出港口,白菊在浪里打转,你会明白:那些爱你的人,从来没离开过,他们变成了潮声,变成了星光,变成了深圳每一个有海风的清晨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