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宝安湾飘着咸湿的海风,码头栏杆沾着露水,一艘白色游船正解开缆绳——这不是去伶仃洋的观光船,而是载着几户人家,完成一场关于告别的仪式。在深圳,越来越多人选择海葬,不是因为“省钱”,而是想让爱逛深圳湾、看红树林的亲人,最终融入熟悉的海。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2024年宝安正规海葬的基础套餐约3800元。这个费用里藏着不少“心意”:能带2-3位亲属登船的船票,不用额外花钱;一个可降解环保骨灰盒,埋土里会分解,撒海里也不污染;仪式主持会引导默哀、读悼词,还备着白菊让家属亲手撒;最后还有本烫金纪念证书,印着“海内存知己”的诗句,写着亲人名字和海葬日期。
要是想多带亲属?每加1人补300元船票;想加定制服务,比如放亲人爱听的音乐、用花瓣铺仪式区,费用在500-800元不等。但大多家庭选基础套餐,“足够庄重,也够温暖”,刚办完海葬的陈阿姨说。
更贴心的是补贴——深圳对海葬家庭每例给2000元生态安葬补贴。算下来,基础套餐实际只花1800元。补贴怎么领?拿海葬证明去社区居委会申请,15个工作日就能到账,不少家庭用这笔钱给亲人买了束生前爱的百合。

流程也不复杂:先备齐死亡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、骨灰寄存证,去正规机构报名;审核通过后,每月1-2次的船期会提前通知;登船前半小时到码头,领件“海之念”蓝马甲,签安全协议;船开40分钟到伶仃洋指定海域,工作人员讲注意事项,比如撒骨灰要顺风向,别丢骨灰盒。
我跟着朋友参加过一次海葬。那天风轻,海面像蓝丝绒,朋友抱着爸爸的骨灰盒,盒上刻着“老周爱钓鱼”。仪式开始,她打开盒,里面有爸爸的钓鱼竿挂坠。抓起一把骨灰撒向海,白色粉末融入海浪,妹妹撒白菊,花瓣跟着漂远。“爸,以后天天钓海鱼”,朋友轻声说,风扬起她的头发,嘴角带着笑意。
很多人担心“随便扔”?其实宝安海葬有规范:海域经海事批准,不影响航运;骨灰盒必须可降解;工作人员记每例坐标,家属想“看”能导航到大致位置,还有张纪念卡写着经纬度:“你没离开,换个地方陪我们看海”。
对深圳人来说,海葬是“延续”。那些在深圳奋斗的人、带孩子放风筝的人、骑共享单车的人,回到海里变成浪里的水、风里的气,成了深圳的一部分。就像一位老人说:“生在海边,死在海边,挺好。”
最后提醒:找正规机构,宝安只有两家民政认可的,别信私人船。正规机构有资质,流程规范,让告别更安心。
风又吹起,码头的船看不见了,远处海鸥贴水飞。那些融入海的人,变成了深圳的风、深圳的浪,每次看海,都像他们在身边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