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去深圳湾散步的人,或许会留意到每月某个清晨,有几艘白色小艇静静驶出码头——那是承载着生命最后一程的“归航”。对于选择海葬的家庭来说,除了对“向海而生”的认同,“费用到底要花多少”始终是最现实的问号。今天我们就把深圳市海葬的费用账掰碎了说,从基本服务到补贴政策,再到真实家庭的案例,给你一份透明的参考。深圳的海葬服务由市民政局指定机构提供,费用分为“基本服务包”和“可选附加项”,没有隐性消费。基本服务是必选的,包含的内容很实在:深圳市内殡仪馆到码头的骨灰接运、可降解骨灰盒(泡在海水里6个月完全分解)、撒海仪式全套(鲜花、纪念卡、定制音乐),还有工作人员全程引导——这部分的费用固定是3800元,已经3年没涨过价。接下来是可选的附加费用,最常见的是家属陪同船票。每艘撒海船会预留家属座位,每人100元,最多可以带5位家属。去年送父亲海葬的张阿姨算了笔账:基本服务3800元,加上一家三口的船票300元,总共4100元。但她很快拿到了2000元的深圳户籍居民补贴——这是深圳针对本地逝者的福利,只要有深圳户口,选择海葬就能申请,钱直接打进家属银行卡。算下来实际只花了2100元,比很多传统殡葬方式的零头还少。非深圳户籍的家庭呢?费用和户籍居民一样,但没有补贴。来深圳工作10年的陈先生,母亲是外地户口,去年选择海葬花了3800元基本费加两位家属的船票200元,总共4000元。他说:“虽然没有补贴,但仪式很周到,母亲生前喜欢看海,这个钱花得值。”很多人担心“有没有隐藏收费”,其实完全不用怕。可降解骨灰盒不用额外买,已经包含在基本服务里;仪式上的黄菊白菊按束配给,每个骨灰都有;纪念卡是手写的,家属可以提前留话——这些细节都是“打包”在3800元里的,不会临时加钱。还有人问“流程会不会仓促”?其实每场海葬都有完整的仪式:小艇驶出码头后,工作人员先讲注意事项,接着播放家属提前选好的逝者喜欢的音乐,然后家属依次将骨灰盒放入海里,工作人员撒花瓣,最后集体默哀——整个过程约1个半小时,足够好好告别。从事海葬服务5年的李姐说,很多家属选海葬不是因为省钱,是因为“父亲喜欢钓鱼,放回海里他会开心”“母亲爱赶海,让她回到熟悉的地方”。而海葬的费用,刚好匹配这种“真诚的告别”——没有豪华墓地的冗余,把钱花在尊重生命和环境的刀刃上。想要选海葬的家庭,记得提前1个月预约,带好逝者死亡证明、户籍证明(申请补贴用),服务机构会提前确认细节。深圳的海从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种陪伴,而海葬的费用,不过是给这份陪伴一个透明、有温度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