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盐田渔港,风裹着渔排的咸味儿掠过码头栏杆,张阿姨攥着白菊站在队伍里,身边是女儿捧着的可降解骨灰袋——今天是送老伴最后一程的日子。这样的场景每月都在盐田上演,对于选择海葬的家庭来说,比起生硬流程表,那些藏在细节里的“温柔提醒”,更能安抚慌乱的心情。
先说说最关键的预约与材料。盐田区海葬由深圳市殡葬管理所统筹,提前15天通过“深圳民政”公众号预约最稳妥,尤其清明、冬至前后场次紧张,别等临了再抢。预约时要填清逝者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死亡日期及家属联系方式,现场必须带齐“三大件”:逝者死亡医学证明原件、骨灰寄存/购买凭证、家属身份证——漏一样都会白跑,张阿姨邻居就曾因忘带骨灰证明改期,遗憾得红了眼。
再讲当天的物品准备。鲜花选白菊、百合这类素色花最合宜,别买包装花哨的花束,塑料包装拆干净再带;骨灰不用装昂贵盒子,民政部门会提供免费可降解袋,绸缎包裹虽好看但分解慢,不如官方袋子环保。逝者的小物件要挑可降解的:比如纯银镯子可以带,塑料项链就别拿;想撒生前衣物得确认是纯棉,不然会变成海洋垃圾。

现场细节更要留心。码头地面常有青苔,穿防滑鞋是必须——上次有小伙子穿皮鞋差点滑倒,幸好工作人员扶了一把。登船后先听工作人员讲解:撒骨灰要站船尾顺海风方向,别撒到他人身上;默哀时轻声啜泣就好,船上空间小,太响会打扰别人。撒骨灰时别着急,慢慢松开手让骨灰随风吹落,有的家属会混着花瓣撒,温柔又好看,像给逝者铺了条花路。
情绪照顾也不能少。老人小孩提前做心理建设,别让他们到现场太意外;船上有工作人员会扶老人登船、给小孩拿水,情绪激动时找他们聊聊——上次有阿姨哭到抽抽,工作人员递温水说“他在海里看着呢,不想你哭”,阿姨慢慢就平静了。
最要守住的是环保底线。非降解物品绝对不能撒:金属、塑料、玻璃这些会在海里待几十年,污染海洋。就算再舍不得,手机、金属饰品也别带,想留纪念不如拍张海边的照片,让风把思念捎给海里的人。
张阿姨撒完骨灰站在船尾,望着浪花里的白菊香,女儿递来热奶茶:“妈,爸走得安心。”风裹着咸味儿掠过耳际,像老伴生前说“慢点儿走”。盐田的海葬从不是终点,是让爱变成海风、浪花,变成每一次涨潮时的温柔问候——用心准备,温柔送别,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