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深圳湾,风里裹着勒杜鹃的粉香,我陪着邻居张阿姨去填海葬申请表。她攥着丈夫老周的身份证复印件,指尖轻轻发抖:“老周跑了半辈子船,总说要回南海当‘老水手’,可我一直怕海葬太贵,不敢提。”其实像张阿姨这样的顾虑,我见过太多——很多人对海葬的印象还停留在“便宜但随便”,却不知道深圳的海葬早已把“温度”和“性价比”揉进了每一个细节里。
今天就跟大家聊聊“深圳市海葬费用”的真相:它从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“必需服务免费”+“个性化选择灵活”的组合,连仪式里的每一朵花,都藏着对逝者的尊重。
#先搞懂:深圳海葬的“免费蛋糕”里有什么?

在深圳,海葬的核心费用分两部分——“基本服务”和“个性化追加”。其中最让家属安心的,是深圳户籍居民的基本服务全免。什么是“基本服务”?简单说就是“把逝者稳妥送回大海”的所有必要环节:
- 骨灰从殡仪馆到撒海码头的转运费;
- 专业司仪引导的庄重仪式(奏哀乐、读追思词、家属撒花);
- 玉米淀粉做的可降解骨灰盒(泡在海里48小时内溶解,不污染海水);
- 3名家属的随行船票(怕家属晕船,船里还备了姜茶和呕吐袋)。
非深圳户籍的逝者家属也不用慌,基本服务费用大概在1200-1800元之间,主要覆盖船务和耗材成本——对比动辄几万的墓地,这已经是“轻量级”的负担。
#再说说:那些“可选项”到底花多少钱?
很多家属会问:“能不能加些逝者的‘专属记忆’?”当然可以,这些“个性化服务”才是海葬最有温度的部分,价格也很实在:
- 定制鲜花束:比如逝者生前爱的桅子花、百合,一束大概80-300元;
- 纪念小物件:刻着名字的陶瓷牌、逝者的旧手表/草帽(提前跟工作人员说,会帮忙固定在骨灰盒旁),费用300-500元;
- 视频纪念:专业摄影师全程拍摄仪式,剪好的视频刻成光盘,大概500-1000元。
张阿姨就选了两个“可选项”:给老周定制了刻着“归向深蓝”的陶瓷牌(300元),买了一束他最爱的桅子花(80元)——加起来才380元,却让仪式多了“老周的味道”。
#别漏了:海葬的“隐藏温度”比钱更重要
我问过殡葬服务中心的王姐,她做了10年海葬服务,最感慨的是“很多人冲着免费来,却被仪式的庄重打动”。去年有个年轻人,父亲是老渔民,去世前说要“回海里当‘鱼老大’”。年轻人申请海葬时,带了父亲的旧草帽,仪式上把草帽和鲜花一起撒进海里:“我爸戴了20年这顶帽子,现在他能戴着它继续‘管鱼’了。”
王姐说,深圳去年有1200多例海葬,比5年前翻了一倍。“不是大家买不起墓地,是越来越多人懂了:对逝者最好的怀念,不是一块刻着名字的石头,而是把他送回最爱的地方。”
#申请海葬其实很简单
怕麻烦?完全不用。带好这三样材料就能申请:
1. 逝者身份证复印件;
2. 死亡证明;
3. 骨灰存放证(或殡仪馆出具的骨灰领取证明)。
可以去各区的殡仪服务站填申请表,也能在“深圳民政”公众号上预约,提前10天申请就行。如果还有疑问,直接打殡葬服务中心电话(0755-83111515),工作人员会把细节讲得明明白白。
离开服务中心时,张阿姨望着远处的海平面笑了:“老周总说南海的浪是‘会唱歌的’,等撒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