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的海从来不是冰冷的水域。清晨盐田港的归航笛音、傍晚深圳湾的散步身影、大鹏半岛的浪声里,藏着太多人的青春与乡愁——越来越多深圳人选择环保海葬,让逝者的骨灰与浪花相融,既是情感的归处,也是对自然的温柔致敬。但海葬不是“说走就走”的告别,哪些人能申请?要准备什么材料?流程怎么走?今天就把这些实在问题说清楚。
首先得明确:谁有资格申请?

海葬的申请人必须是逝者的近亲属(配偶、子女、父母等)、法定监护人,或持书面授权书的代理人。关键是要能证明“亲属关系”——比如户口本上的亲子页、结婚证,或者派出所开具的关系证明,毕竟这是对逝者的尊重,得确保意愿真实。
接下来看逝者的核心条件:

一是“骨灰必须火化”——海葬用的是骨灰,火化证明》是绝对的“通行证”,没这个免谈;二是“户籍或去世地要求”——深圳海葬对户籍很包容:要么是深圳户籍逝者,要么是在深圳去世的非户籍逝者(比如来深就医去世的),都能申请。
材料其实不复杂,拢共这几样:
申请人身份证(要原件)、亲属关系证明(户口本、结婚证等)、逝者《火化证明》、骨灰存放凭证(若之前存放在殡仪馆),还有一份《海葬申请登记表》——这个可以在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官网下载,或去现场拿,填清楚逝者和申请人信息就行。
流程顺得像海边的风,四步走:
第一步“先问清楚”——打殡葬服务中心热线(0755-83111111)或去现场咨询,确认自己符合条件;第二步“交材料”——把准备好的材料交给工作人员,他们会核对真实性(比如火化证明有没有过期);第三步“等通知”——审核通过后,会告诉你集体海葬的时间(深圳每年约4-5次,多在清明、冬至前后,或世界海洋日节点);第四步“赴约告别”——到日子带骨灰去指定码头(比如蛇口邮轮中心附近),登船后有庄重的仪式:默哀、读悼念词、撒骨灰,还能把白菊扔进海里,算是最后的温柔。
大家最关心的问题,一次说透:
费用?全免!包括可降解骨灰盒(淀粉或纸浆做的,溶解不污染海洋)、往返船票、仪式服务,甚至还有纪念册——不用花一分钱,就能完成环保告别。
骨灰盒?必须用殡仪馆提供的可降解款,不能自己带陶瓷或木质盒,不然会破坏海洋环境。
亲属数量?每个逝者限带3-5人,船容量有限,提前确认好避免尴尬。
最后想说,海葬不是“放弃”,是“另一种陪伴”。深圳的海每天都在,浪声是逝者的回应,海风是未说出口的思念。符合要求的家庭,不妨试着用这种方式,让逝者回到熟悉的海洋里,也给地球少添一点负担。
如果还有疑问,直接打热线问,或去官网看详细说明。愿每一场告别,都温柔得像深圳的海风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