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深圳湾码头,海风裹着木棉的香气掠过发梢,62岁的李淑兰攥着淡蓝色陶瓷罐走上撒海船——这是她和丈夫周明约定的"最后旅程"。2025年新出台的海葬收费细则,让她只用1980元就完成了这场"温柔的告别"。

3月起实施的《深圳市海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》,把海葬拆成"基础保障包"与"个性定制包"两部分。基础包是海葬的核心环节:殡仪馆提供可降解骨灰容器(埋入海水24小时内溶解)、撒海船只固定仓位、专业礼仪人员引导,还有从殡仪馆到码头的家属往返大巴。这份包是政府补贴后的惠民价,比去年降了近30%。"之前听说海葬要花好几万,没想到基础服务这么实在。"李淑兰摸着纪念证书上的撒海坐标——那是她和周明第一次约会的深圳湾海滩。

个性定制包则满足了不同家庭的情感需求。比如在码头"海之念"厅办小型追思会,工作人员会布置逝者生前喜欢的鲜花与老照片,收费800元;或者用无人机拍撒海全程,做成带海浪声的纪念视频,600元就能留住"最后一眼";还有"星空撒海"服务——夜晚海面上用LED灯围成逝者名字,骨灰伴着荧光颗粒入海,像星星落在海里,收费1200元。去年办海葬的陈先生选了基础包加纪念视频:"视频里拍了妻子常去的深圳湾公园,拍了我撒骨灰时泛起的碎光,这笔钱花得值,因为她的最后一程很体面。"

深圳海葬收费细则2025-1

为什么要出台新细则?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,过去第三方机构收费混乱,有的收上万元却没有规范服务。2025年细则是为了"明明白白"——统一服务内容、公示收费标准、设监督电话,让家属不用再担心"被坑"。比如细则明确,所有服务项目必须提前列清单,不能额外加费;环保容器要标注降解时间,撒海地点选在大鹏湾生态区,远离养殖区与旅游区,确保不对海洋造成污染。

深圳海葬收费细则2025-2

其实海葬的本质是"回归"。深圳是座依海而生的城市,很多老人都有"葬在海里"的愿望。张阿姨去年给老伴办海葬时说:"坐在船上吹着和他一起散步的风,把骨灰撒进海里,就像他从来没离开——海风是他,海浪是他,连咸咸的空气都是他。"而新细则的出台,就是让这种"回归"更有尊严。

对于困难家庭,细则还有"惠民减免"。低保户、特困人员办基础包可打八折,定制包减半;烈士家属、伤残军人则能享受基础包免费。办理流程也很简单:带死亡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到殡仪馆海葬专窗,工作人员会一步步指导,不用跑冤枉路。

夕阳下的撒海船靠岸时,李淑兰望着海平面。风里传来周明生前爱听的粤剧,她轻轻说:"你看,海还是我们的海。"2025年的海葬收费细则,不是冰冷的条款,而是给生命的"温柔兜底"——让每一场海洋告别,都能带着温度,带着思念,带着对逝者最深的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