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深圳湾畔,风裹着咸湿的水汽掠过栈道,常有老人捧着素色花束站在栏杆边——他们中的很多人,是想让在深圳打拼过的亲人,最后融入这片熟悉的深蓝。最近不少外地朋友问我:“不是深圳户口,能在这儿办海葬吗?手续会不会很麻烦?”今天就把我帮邻居阿姨跑流程的经验整理出来,用最实在的话讲清楚外地人在深圳办海葬的每一步。
首先要明确:外地人可以在深圳办海葬。不管逝者是生前在深圳工作,还是临终前才来这座城市,只要材料齐全,都能申请。我邻居阿姨的先生是湖南人,在深圳住了二十年,去年去世后,阿姨就是用外地户籍办的海葬,整个过程没想象中复杂。
第一步先找对“门路”——要联系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。直接打他们的咨询电话(0755-25505555),或者上官网查“海葬服务”板块,先问清楚近期的排期和具体要求。阿姨当时是直接去了位于罗湖区的服务中心现场咨询,工作人员拿了张流程图给她,还耐心解释了外地人需要补充的材料,比打电话更直观。

接下来是准备材料,这一步最关键,漏了一样都会耽误时间。需要的东西其实就几样:逝者的身份证复印件、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(或者公安部门的销户证明)、办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、亲属关系证明(比如结婚证、户口本,或者单位/社区开的证明)。阿姨是逝者的妻子,所以带了结婚证;如果是子女办理,要带户口本或者出生证明。提醒一下,所有复印件最好提前印两份,现场复印要排队,还贵。
然后是确认海葬的日期和线路。深圳的海葬一般每月有2-3次,线路主要是去珠江口海域,集合点通常在盐田港或者蛇口码头。工作人员会提前一周通知具体时间和地点,记得问清楚要不要带可降解骨灰袋——深圳要求海葬必须用可降解材料,普通陶瓷或木质骨灰盒不能用,服务中心可以免费提供可降解袋,也可以自己提前买(网上搜“海葬可降解骨灰袋”就行,几十块钱)。
费用方面要提前问清楚。深圳户籍居民海葬是免费的,但外地人需要收一点成本费,比如船只使用费、骨灰处理费,大概在500-1000块之间。阿姨当时花了600多,包含往返船票和工作人员的服务,不算贵。记得问清楚有没有额外收费,比如花束要不要钱(现场有免费的菊花,也可以自己带新鲜花)。
海葬当天的注意事项要记牢。提前半小时到集合点,带好身份证和确认短信;穿深色或素色衣服,别穿太鲜艳的;带包纸巾,现场可能会哭,风大的话带把折叠伞;如果有老人同行,记得扶着点,码头的路有点滑。阿姨说当天有个工作人员一直陪着她,帮她拎骨灰袋,教她怎么把花束撒向海里,还提醒她“等船开到指定海域再撒,风会把花吹向更远的地方”,特别贴心。
后续的纪念。海葬完成后,工作人员会给一张“海葬证明”,上面有编号,想查亲人的海葬位置可以上服务中心的网站查;每年清明或者逝者忌日,能去深圳湾公园放束花,或者对着大海说说话——阿姨现在每个月都去深圳湾走一圈,说“风里有他的味道,就像他从没离开过”。
其实办海葬的过程,不是“送走”,是“留下”——把亲人留在他热爱的深圳,留在咸咸的风里,留在浪涛的声音里。外地人在深圳办海葬,手续真的不复杂,只要材料齐、提前问,就能顺顺利利完成。如果还有疑问,直接打殡葬服务中心的电话,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解答,别不好意思问。
风从深圳湾吹过来,带着海的味道,就像亲人的手轻轻拂过脸颊。如果你的亲人也想留在这片海,别担心,深圳的风会接住他,浪会抱着他,所有的手续和流程,都是为了让这份告别,更温柔一点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