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深圳湾,海浪拍打着防波堤,风里飘着咸咸的水汽。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都知道,海不只是风景,更是很多深圳人“最后的归处”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家庭选择海葬作为亲人的终极归宿,而深圳市推出的海葬价格补贴政策,也让这份“与海为伴”的选择,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温暖。
对于深圳人来说,海是刻在生活里的印记——清晨去盐田港看货轮进出,周末到西冲踩暖沙,退休后在蛇口渔港钓带鱼。选择海葬,不是冰冷的告别,而是让亲人回到最熟悉的环境里。就像市民刘先生说的:“我爸生前最爱的就是去小梅沙游泳,每次都说‘等我老了,就把我扔去海里’,现在用海葬完成他的心愿,感觉他从来没离开过。”
2021年起,深圳市正式实施海葬价格补贴政策,核心内容很实在:每例海葬给予4000元补贴。更贴心的是,补贴对象不局限于深圳户籍——非深户籍居民只要符合“在深圳办理死亡登记”或“生前在深圳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”的条件,也能申请。这一规定,让很多来深圳打拼的“新深圳人”,也能在这座城市找到“最后的港湾”。
住在福田区的张阿姨,去年为去世的老伴办理了海葬。“老周是湖南人,来深圳开了30年出租车,最爱去南澳吃海鲜。他走之前说,不想占土地,就想漂在海里。”张阿姨一开始担心申请补贴麻烦,没想到社区民政专干直接上门帮忙:填申请表、整理死亡证明、联系海葬服务机构开证明,前后不到10天,4000元补贴就打到了她的银行卡里。“不是在乎这点钱,是政府能理解我们的选择,感觉心里暖暖的。”

很多人问,补贴申请会不会要跑断腿?其实现在流程早简化了——家属只需向户籍或死亡登记地的社区工作站提交材料,由街道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区民政局审批,最后财政直接打款。社区还有“殡葬服务专员”,不懂的问题随时能问,不用自己瞎跑部门。
深圳市殡葬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说,推出补贴不是“推广海葬”,而是“支持选择”:“海葬是更环保的方式——不占土地、没有焚烧污染,符合深圳‘绿色发展’的理念。补贴是让选择这种方式的家庭,不用因为‘成本’而犹豫。”据统计,2023年深圳有1200多例海葬,80%的家庭申请了补贴,政策覆盖率逐年上升。

夕阳下的大鹏湾,海葬船缓缓驶出港口。家属们把可降解骨灰盒轻轻放入海中,海浪带着骨灰慢慢沉下,融入深蓝的海水。张阿姨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白菊花,轻轻放在水面:“老周,政府给咱补贴了,你放心,我以后常来海边看你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菊花随着海浪漂向远方,就像生命的另一段旅程,温柔而漫长。
海葬不是“简单处理”,而是一种更有温度的归宿;补贴也不是“数字”,而是政府对生命选择的尊重。在深圳,海不仅是风景,更是很多人“回家”的路——而这份补贴,就是路上那盏暖黄的灯,照亮最后一段旅程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