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蛇口港码头,风卷着咸湿的雾气掠过栏杆,张阿姨攥着老伴的骨灰盒站在“海葬服务咨询处”前,指尖还沾着刚买的豆浆渍——这是她第三次来问“多少钱”了。上个月老伴走后,她翻遍了殡仪馆的宣传册,总怕“海葬这种洋气事,要花掉攒了半辈子的养老钱”。直到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粉色的价目表,她才揉了揉眼睛:“原来这么实在?

在深圳,海葬早已不是“小众选择”。作为一座贴着海岸线生长的城市,从2010年推出公益海葬以来,已有上万个家庭选择让亲人“归海”。而最让家属安心的,是这里的海葬价格像深圳的风一样“接地气”——没有想象中昂贵,反而藏着最实在的温柔。

公益海葬的费用,其实就像一杯早茶钱。去年春天参加公益海葬的李淑兰阿姨至今记得,她只交了300块耗材费,就完成了老伴的“向海之旅”。这笔钱里包含可降解的环保骨灰盒、殡仪馆到码头的运输费、海葬船只的座位费,还有工作人员布置的简单仪式:放一首老伴最爱的《帝女花》,撒一把新鲜的菊花瓣。“本来以为要花好几千,结果只够买两斤虾的钱,”李阿姨说,“工作人员还帮我扶着栏杆,怕我站不稳——比想象中贴心多了。”更让她惊喜的是,作为深圳户籍居民,社区后来还补了500块“生态安葬补贴”,等于“几乎没花钱”。

深圳海葬人均价格情况-1

负责海葬服务的王师傅说,公益海葬是“按需分配”:每月固定1-2场,家属提前1个月带逝者死亡证明、户籍资料就能预约。“最多一次载了40个家庭,大家挤在甲板上,有人哭着念老伴的信,有人笑着说‘他终于能去海边钓鱼了’,风把花瓣吹得满船都是,倒像一场温柔的聚会。”

如果想要更私人的告别,深圳也有“个性化海葬”选项。32岁的小吴去年花8000块,给父亲办了场“专属航线”:包一艘能坐10人的游艇,沿着父亲生前常去的深圳湾-大鹏湾走了一圈。工作人员帮着铺了父亲喜欢的格子桌布,摆上他钓的鱼的照片,还有一箱他爱喝的老青岛。“最后把刻着‘老渔民’的可降解陶瓷罐放进海里时,我喊了声‘爸,去钓大鱼啦’,风把声音吹得好远,像他从前应我的样子。”小吴说,这笔钱花得值——不是因为“贵”,是因为“每一个细节都贴着父亲的习惯”。

有偿服务的价格大概在3000到1万元之间,费用主要落在“定制化”上:比如专属船只(避免和其他家庭共用)、个性化仪式(播放私人视频、家属发言)、纪念产品(刻有逝者名字的贝壳纪念牌、装订成册的“海葬回忆”)。但要注意,官方渠道才是最靠谱的——有位陈先生曾被中介开口要2万,说“能放烟花请神父”,后来找民政局咨询才知道,官方有偿服务最多1万,且“烟花会污染海水,根本不允许”。

王师傅反复提醒:“想参加海葬,直接找官方——深圳市殡仪馆热线是0755-25232199,或者关注‘深圳民政’公众号,里面有‘海葬预约’入口。”他说,官方服务价格透明,所有耗材都是环保的,不会让家属花冤枉钱,“我们的目的不是赚钱,是帮家属把告别做得‘像亲人的样子’”。

风渐渐大了,张阿姨站在码头边,望着远处的货轮。工作人员递来一杯热水:“阿姨,下一场公益海葬是下个月15号,你要是想报名,明天就能来填资料。”她摸着骨灰盒上烫金的名字,笑了:“老伴生前总说,等退休了要去海边住。现在好了,他能天天抱着大海睡觉,还不用花多少钱。”

远处的海面上,一群白鸥掠过,翅膀尖沾着阳光。在深圳,海葬从来不是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