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深圳湾畔,风裹着咸湿水汽掠过红树林,远处归航的渔船拖着淡云——这片承载了无数深圳人日常的海,如今也是许多生命最后一程的归处。越来越多家庭选择海葬,但第一次接触时总难免疑惑:想让亲人归向这片海,到底要怎么申请?其实流程远没有想象中复杂,我们沿着“海的指引”,把每一步说清楚。
想申请海葬,先找“官方入口”——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是全市海葬业务的统筹单位。你可以先打个电话:0755-83118644,接线员会耐心解答疑问;或者登录官网(www.szbinzang.com),首页“海葬服务”专题里有最新指引。习惯线下沟通的话,福田区下梅林北环大道1032号的市殡仪服务中心、南山区西丽街道的西丽殡仪服务站,都是就近咨询的好地方——工作人员会递上一份印着蓝色海浪的指引单,把要点列得明明白白。

准备材料不用慌,就“三类基础件”:一是逝者的《死亡证明》(医院医学证明或派出所销户证明,原件复印件都行);二是经办人的身份证(亲属代办带自己的);三是亲属关系证明(户口本、结婚证、出生证,能证明关系就好)。如果委托他人办理,写份简单委托书说明事项,不用公证——毕竟最珍贵的信任,从来都在亲人之间。

流程走起来很顺:线上提交材料扫描件到官网,或线下交给网点,1-3个工作日就能审核通过。审核过了,工作人员会主动联系你——时间可以商量,想赶忌日的话提前说,能协调的都会协调。至于费用?完全不用掏腰包!深圳海葬是“全免费”的,从骨灰运输到仪式用品,从船票到纪念证书,所有成本都由政府承担。你要做的,只是准备一束素色鲜花:白菊、百合、马蹄莲都行,别带包装纸,让花瓣跟着骨灰一起融入大海,既环保又温柔。
仪式当天的细节,满是温度:集合点通常是蛇口客运码头或盐田港,早上8点左右,工作人员举着“海葬服务”的牌子等你。上船后,船会驶向专门的安静海域——没有渔船打扰,只有海浪拍船的声音。默哀3分钟后,工作人员会说:“我们送亲人归向大海,不是告别,是让他变成风,变成浪,变成身边的每一缕空气。”家属依次走到船尾,工作人员帮忙打开骨灰盒,轻轻撒向海里——有人会混着鲜花撒,有人会说“爸,你以前爱钓的鱼在这儿陪你”,有人哭,有人笑,海风把情绪吹得软软的。最后拿到的《海葬纪念证书》,封皮是大海的蓝,里面写着“大海永生”——这不是纸,是把思念变成了可触摸的温度。
很多人问“海葬麻烦吗?”其实真的不——打个电话、交几样材料,然后去送亲人最后一程。最复杂的从不是流程,是心里的犹豫:“这样会不会委屈他?”但看深圳的海,每天有孩子跑、老人散步、情侣看日落——亲人变成这样的海,怎么会委屈?他会变成清晨的雾飘到窗前,变成傍晚的风吹过发梢,变成去海边时踩在脚下的浪。

死亡从不是终点,遗忘才是。而海葬,是让思念永远留在风里、水里、心里。如果你也想让亲人归向这片熟悉的海,顺着步骤走就好——毕竟,最珍贵的牵挂,从来都不是墓碑上的名字,是藏在海浪里的每一声“我想你”。








